新華絲路北京12月31日電(羅浩)2022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九個年頭。這一年,中方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取得了一批實打實、沉甸甸的發展成果。截至12月6日,中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涵蓋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國家和三分之一的國際組織。
在外媒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極具“引力”和“潛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刺激投資、消除貧困、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創造就業、促進經濟轉型等方式形成了新的發展路徑。
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扎實推進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設施“硬聯通”一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血脈經絡”,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著先導性的作用。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基礎設施帶來的“硬聯通”效應正不斷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2022年,東盟第一條高速鐵路試驗運行,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投入運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了促進各國發展的新引擎,受到共建國家人民真誠歡迎。
設施聯通正成為破解眾多共建國家經濟發展瓶頸的突破口,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務實合作的“助推器”。開通運營一年多的中老鐵路對沿線貿易促進效果明顯,為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刊發的《中老鐵路:東盟提升可持續運輸的機會》中指出,這條鐵路線將東盟的鐵路網與泛亞鐵路網沿線更廣泛的鐵路通道連接起來,為東盟國家開辟國際鐵路運輸的新前景。中老鐵路可以整合東盟國家的鐵路網,將老撾從一個內陸發展中國家轉變為一個“陸聯國”。這條鐵路線也將極大推動東盟鐵路運輸發展,為提高運輸的可持續性提供諸多機遇。
2018年亞吉鐵路的正式運營生動展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如何與非洲過去十年發展步調一致?!栋突固褂^察家報》網站刊登文章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幫助非洲大陸突破發展瓶頸,促進了全球價值鏈、工業鏈和供應鏈一體化。該倡議正在有效促進非洲大陸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開發項目建設,最終給埃塞俄比亞帶來各種社會經濟發展機遇。
規則標準的“軟聯通”精彩紛呈
由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轉變為規則、制度型開放是“軟聯通”的關鍵?!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自貿區。中國還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通過高水平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此外,中國已與14個國家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彰顯出共建“一帶一路”不僅重視市場份額的開拓,更重視技術合作、經驗交流、人才培養。
據《印度教徒報》網站報道,中巴雙方同意在信息技術領域擴大合作,中方將在巴基斯坦建立新研發中心,以探索該領域的新機遇。另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報道,伊拉克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伙伴。在伊拉克卡爾巴拉省,中國和伊拉克正在合作建設海拉特重油發電廠。兩國還在機場、太陽能和其他項目上開展合作。合作項目涉及道路、橋梁、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廠、能源和電力等。
2022年9月在澳門舉行的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2)》顯示,安哥拉和葡萄牙等是其中得分較高的葡萄牙語國家。巴西里約時報在線網站報道稱,8個葡語國家在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排行榜上的排名都有所上升。其中,安哥拉是“中國企業在葡語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合作的重要市場,2021年共簽署基礎設施項目44個,新簽合同額達26.4億美元,占與葡語國家新簽合同總額的39%”。
除基礎設施投資外,央行貨幣互換、中國的衛星和海底光纜網絡、學生交流和自由貿易協定等“軟聯通”領域也是外媒關注的重點。俄羅斯《觀點報》網刊發題為《人民幣在俄羅斯何時取代美元和歐元》的文章指出,人民幣在相對不長的時間內一躍成為莫斯科交易所交易量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活躍貨幣。在俄羅斯市場上,投資人民幣的基礎框架剛剛開始建立,投資機會不會太多,但進程已經啟動?!度毡窘洕侣劇肪W站刊發題為《“一帶一路”下一個篇章事關人民幣》的文章指出,只有各國開始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金融融合才有可能實現。
文明互鑒的“心聯通”成為亮點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雪中送炭、同舟共濟更能體現“心聯通”的溫度與善意,實實在在地推動構建“健康絲綢之路”。
在外媒眼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和平與發展置于國際合作的核心,非洲大陸由此獲得了大量投資,港口、鐵路、公路、電信和能源設施等基礎設施也得到升級?!棒敯喙し弧钡?0余個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絲路一家親”行動持續推進,菌草、雜交水稻等“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項目有效增進了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魯班工坊的宗旨是為當地勞動力提供實用技能,以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就業能力——這一點被許多地方的政府和政界人士長期忽視?!瘪R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私人銀行部門駐新加坡的經濟學家宋誠煥表示。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全球有3000多名學生從魯班工坊獲得了證書,另有1.2萬人正在接受培訓。魯班工坊的進一步發展將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指導下實現標準化,以打造魯班工坊品牌。
小小的菌草,從中國福建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幫助越來越多的國家消除貧困、減少饑餓、促進就業、保護生態,成為中國開展“智慧外交”的生動注腳。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報道稱,在澳大利亞斥資1億澳元建造的斐濟布萊克巖維和軍營對面,一家農場正在通過種植由中國援助的菌草創造財富。這種由30種植物基因改造合成的菌草是從中國東南部福建省漂洋過海來到斐濟的。當地人表示,“非常感謝中國政府為我們提供援助,感謝他們為我們指明了未來,提供了新產品?!蹦壳?,斐濟接受過菌草蘑菇種植相關培訓的農民已超過2000人。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客觀上已深度融入一個巨大的新的國際體系之中,這對于促進中國在新征程上“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將直接產生積極影響。國外智庫專家和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有“遠見”,更有“定力”——其中,“硬聯通”改善經濟條件,“軟聯通”優化游戲規則,“心聯通”加強民心交流,三者相輔相成,確保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
(原標題:全球智庫看2022年“一帶一路”建設)